中国学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百公里级开放大气双光梳光谱测量
中新社合肥9月13日电 (记者 吴兰)记者1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,该校潘建伟、窦贤康、张强和薛向辉教授等人组成的交叉研究团队,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百公里级的开放大气双光梳光谱测量。

该技术可应用于监测大尺度范围的地球大气温室气体(GHG)和污染气体,还可以扩展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大气双光梳光谱测量,用于全球尺度的温室气体监测和精确校准。
相关结果于9月12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《自然·光子学》(Nature Photonics)上。
大气光谱学是研究大气化学和物理性质的关键技术,广泛应用于全球气候变化、碳预算评估和空气污染研究等领域。目前大气光谱遥感所使用的技术还存在诸多限制,如无法在夜间进行测量、无法同时测量多种组分等。
近年来,开放大气双光梳光谱技术被证明是进行准确、连续、多气体测量的理想技术,在油田监测、城市车辆排放、温室气体监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。然而,当前国际上所能实现的最远的测量距离不超过20公里,只能针对工厂、牧场等小范围区域实现监测,而无法应用于更大的区域,如大型城市、雨林等。
在本工作中,研究团队开发一种新的双基站开放大气双光梳光谱测量方案,并利用该方案在乌鲁木齐成功测量得到113公里水平开放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的强度谱和相位谱,该距离比国际上最远的测量距离高了约一个数量级,为实现未来的星地大气双梳光谱测量奠定了坚实基础。(完) 【编辑:房家梁】
乘着“冬”风,东北迎来冰雪经济新机遇
小巧铜手炉:古人“暖手宝”
多地课间延长至15分钟,多出的5分钟从哪来?
多地布局,抢抓“影视流量”
时隔两年手机市场止跌回升,今年迎来“换机潮”?
“每20个80后就有1人去世”?谣言!罪魁祸首可能是AI
网聚点滴正能量,奋楫改革新征程
被“踢出”停火谈判桌?欧洲领导人紧急开会商对策
脑瘫不等于智力障碍
关系1.7亿人的住房公积金!这笔钱更好用了
冲击3300美元?华尔街投行调高金价预期
多名90后干部,新职明确
破圈有秘籍,中国微短剧为何让海外观众“刷不停”
DeepSeek带动大模型竞争进入“免费普惠阶段”
人这一辈子,一定要在冬天去一趟四川!
如何让人工智能成为学习“助手”而不是“枪手”?
从指尖入心间,发出主流舆论最强音
《哪吒2》,进入全球前十!
◎欢迎您留言咨询,请在这里提交您想咨询的内容。
留言评论